北京語言大學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唯一以“語言”命名、以傳播中國語言文化為主要使命的國際型大學,素有“小聯合國”之稱。建校至今,已經發展成為一所以國際中文教育為特色,以語言教育和研究為優勢,多學科協調發展的世界知名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誕生于新中國外交事業的艱難開創時期,是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懷下創建的,毛澤東主席親筆題寫校名。學校的前身是創辦于1962年的外國留學生高等預備學校,1964年更名為“北京語言學院”,成為來華留學生學習漢語、出國留學生學習外語和出國漢語教師的培養基地。1996年更名為“北京語言文化大學”,2002年定名為“北京語言大學”。
學校匯聚了一大批造詣精深、德高望重的專家學者,張清常、王還、盛成、鐘梫、傅惟慈、袁樹仁、呂必松、方立等名師大家都曾在這里躬耕杏壇、弘文勵教。一大批學植深厚、德才兼備的中青年學者活躍在教學科研一線,成為各學科的領軍人物和學術骨干。學校擁有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分工最專、實力最強的國際中文教師隊伍。作為最早培養出國漢語師資的高校,每年都有大批教師赴海外任教,傳播漢語和中華文化。現任教師中有40余人次入選國家級和省部級重大人才項目。擁有2個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和4個市級優秀教學團隊,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教師團隊獲首批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稱號。
學校立足國際中文教育事業發展和提升國際傳播能力需要,構建了多學科彼此關聯、互為支撐的學科體系。作為國際中文教育學科的開創者、奠基者和引領者,誕生了中國第一個面向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言本科專業,第一批本科層次、研究生層次的對外漢語專業,第一個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的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博士點,第一個專門培養國際中文教育師資的教師教育學院。近年來,學校堅持“突出特色,強化優勢,以點帶面,全面提升”的發展思路,著力加強學科內涵建設,持續引領國際中文教育的創新發展,發揮語言學學科優勢推動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學校綜合實力呈快速發展趨勢。目前學科涵蓋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教育學、歷史學、藝術學九個學科門類,擁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1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9個,其中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另有北京市一級重點學科1個,北京市二級重點學科10個,中國語言文學與國別區域學2個學科入選“北京高校高精尖學科”。
北語是培養知華友華國際人才的排頭兵和培養各領域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承“德行言語、敦睦天下”的校訓和“愛國擔當、誠樸厚德、求真創新、開放包容”的大學精神,注重培養具備專業知識、人文素養、國際視野、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和各類優秀人才。學校現有本科專業42個,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8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4個,北京市重點建設一流專業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7個,北京市特色專業4個。學校著力加強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建有聯合國及國際組織人才培養實驗班、語言智能與技術實驗班、金融學專業實驗班三個拔尖人才培養基地,新建國內高校中第一個語言學系和第一個“語言學”本科專業,“中文國際傳播”中國語言文學拔尖學生培養基地入選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迄今為止,學校為世界上189個國家和地區培養了22萬余名懂漢語、熟悉中華文化的外國留學生,為我國培養了數以十萬計的優秀人才,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成為學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
北語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和服務國家戰略的學術重鎮。學校積極開展中外語言和文化的學術研究,大力推進學科交叉研究,在國別區域學、語言智能、語言認知與腦科學、國際漢學等領域產出一大批高水平的前沿科研成果和高質量的政策咨詢報告。全面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承擔“中外漢學家翻譯家人才數據庫暨中國文化譯研網”國家工程,配合中宣部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上提出的“亞洲經典著作互譯計劃”,推動中華文化的譯介與傳播。發揮語言學的學科和專業優勢,深度參與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普及工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出積極貢獻。學校擁有16個省部級以上研究中心(基地)。其中,漢語國際教育研究院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語言認知科學學科創新引智基地是教育部、科技部支持的 “111計劃”引智平臺,中國語言資源保護研究中心是國家語委實施語言資源保護國家工程的專業機構,語言資源高精尖創新中心是北京高校中僅有的兩個文科類高精尖創新中心之一,由北京市教委支持建設。學校編輯出版核心學術刊物7種,其中《語言教學與研究》和《世界漢語教學》連續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人文社會科學)”。
北語是我國中外語言教育和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窗口。學校與世界76個國家和地區的406所高校及教育機構建立了合作交流關系,形成了全方位、多領域、深層次、富有成效的對外開放辦學格局。每年接收140多個國家(地區)6000余名留學生來校學習,近百名外籍教師在校任教,接待外賓1500余人次,五洲學子同堂砥礪,多元文化碰撞交融,打造了“世界文化節”等具有廣泛影響的品牌校園活動,形成了獨特的國際化校園環境。每年派出100余名教師出國任教,400余名學生出國交流學習。學校是國內高校中最早在國外設立分校的大學,目前設有泰國曼谷學院和日本東京分校;是最早建設孔子學院的高校之一,累計建有22所孔子學院(孔子課堂),辦學成效突出,多次榮獲“孔子學院先進中方合作院校”稱號。
面向未來,學校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實施內涵發展和特色強校戰略,推動學校實現高質量發展。學校將按照第九次黨代會確立的“三步走”戰略,扎實推進“十四五”發展規劃及行動計劃的落實,加快建設多科性、有特色、研究型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學,為實現中國特色世界一流語言大學的長遠目標不懈奮斗,努力為建設教育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