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業大學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是一所以工學為主,涵蓋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農學、醫學、法學和藝術學等九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始建于1956年,前身分別是中央糧食干部學校和鄭州機器制造學校。中央糧食干部學校誕生于北京,是新中國成立的第一所糧食類院校,1960年遷至鄭州,相繼更名為鄭州糧食學院、鄭州工程學院,先后隸屬于國家糧食部、商業部和國內貿易部;鄭州機器制造學校,相繼更名為鄭州機械專科學校、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先后隸屬于第一機械工業部、機電部、機械部。1998年,兩校轉為河南省管理,2004年,報經國家教育部批準,兩校合并組建河南工業大學。2010年,成為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糧食局(現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簽約共建高校。2012年入選國家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2013年作為第二單位首批入選國家“2011計劃”,2020年入選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學,2021年入選河南省“雙一流”創建高校,2022年入選教育部“高校學科領域優先發展”規劃高校。
建校至今,學校始終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使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秉持“明德求是、拓新篤行”的校訓和“育人為本、質量立校、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扎根中原、立足行業、服務全國、面向世界”的辦學定位,弘揚“崇尚科學、勇于探索、報國興學、自強不息”的工大精神,不斷鞏固和強化在糧油食品、磨料磨具與超硬材料領域形成的辦學特色與優勢,實現了辦學規模、層次、內涵和質量的提升,先后為國家輸送了24萬多名優秀畢業生,糧食行業半數以上的管理精英和技術骨干均出自我校,被譽為我國糧食行業的“黃埔軍校”。
一、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2033人,副高級以上職稱教師949人,博士學位教師1130人;碩士生導師896人,博士生導師95人。匯聚了發達國家院士、雙聘院士、長江學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國家“萬人計劃”教學名師、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314名;省級及以上高層次教學、研究團隊30個。有國際標準化組織食品技術委員會谷物與豆類分會主席卞科教授、國際谷物科技協會主席王鳳成教授、還有一批專家教授擔任中國糧油學會、中國糧食工程建設委員會、全國磨料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中國熱處理學會、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磷化學專業委員會等學術組織理事長或副理事長職務,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和教學崗位上,教書育人,竭誠奉獻,堪稱楷模。
二、學科專業
學校長期致力于糧食產后領域的基礎理論及工程技術研究,構建了集儲運、加工、裝備、信息、管理等于一體的完整學科體系;擁有全國最完整的糧油食品學科群和實力雄厚的超硬材料學科群;是國內唯一一所緊密圍繞糧食產后安全進行學科建設布局的高校。建有3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擁有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5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4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24個河南省一級重點學科,農業科學、工程學、化學3個學科持續保持全球ESI(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前1%;2015年“糧食產后安全及加工”學科群入選河南省首批優勢特色學科建設工程;2020年“食品科學與工程”“機械工程”“土木工程”3個學科獲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建設學科;2022年“人工智能與智慧糧食”學科群入選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學科群培育建設名單;2022年“食品科學與工程”學科正式獲批河南省“雙一流”創建學科,在國家第五輪學科評估中獲得優異成績,入選教育部“優先發展學科”。
設有22個學院,73個本科專業,其中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24個,河南省一流本科專業23個,一流專業占實際招生專業總數的72%;16個專業通過國家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評估)。擁有“食品科學與工程”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糧食工程”等3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3個國家級卓越計劃專業和16個省級名牌和特色專業。
三、人才培養
學校面向全國招生,是全國碩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國家來華留學生自主招生高校、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單位,具有“中國政府獎學金”“中國政府絲綢之路獎學金”和“河南省政府獎學金”培養資格。現有全日制在校生38000余人,其中研究生近3500人,外國留學生近200人;另有繼續教育學生2萬余人。擁有“食品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國家級“糧油食品類工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河南工業大學—河南中鶴純凈粉業有限公司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近五年,學生在各類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勵1006項、省部級獎勵1530項;國家“挑戰杯”競賽連續多年領跑河南;“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奪得河南歷史首金;“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錄取人數多年保持全省第一,連續多年獲評“全國優秀項目辦”“全國社會實踐優秀單位”。連續兩次被教育部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集體”,先后榮獲“全國就業50強高校”“全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先進集體”“全國國防教育特色學校”等多項榮譽稱號,人才培養質量獲得社會高度認可。
四、科學研究
學校圍繞“國之大者”“省之要者”,積極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行業、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在糧食儲運、倉廠建設、糧食經濟與物流管理、糧食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糧食機械、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研究成果,有力推動了行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產生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現有小麥和玉米深加工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糧食儲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糧食信息處理與控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糧食儲藏與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國糧食物流培訓與研究中心、國家大豆改良中心精深加工研究所(鄭州)、中原食品實驗室、河南省工業設計研究院、糧食經濟研究中心等58個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創新平臺;物流研究中心、媒介生態與社會治理創新研究中心、超硬材料及制品河南省高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0個地廳級科技平臺;校內還有糧倉建筑研究所、物流研究所等77個校級學術研究機構和100余個教學、科研、實習、實訓平臺。
在1978年全國科學技術大會、1986年國家科技攻關獎勵大會上獲國家獎勵5項;近年來,“高效節能小麥加工新技術”“大豆磷脂生產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開發”等項目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2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2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中國標準創新貢獻一等獎1項,主持獲批國家級科研項目571項;主持制修訂國際和國家行業標準300余項,其中3項國際標準,主導國際話語權;編制規劃、決策咨詢報告300余項;2017年進入中國大學科技創新競爭力百強高校。
五、辦學條件
學校占地總面積184.3萬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01.3萬平方米;擁有蓮花街校區、嵩山路校區、中原路校區三個校區;建有高標準的教學大樓和現代化的學生公寓;是“河南省高等學校數字化校園示范工程”學校、“智慧校園”和“網絡學習空間”建設試點單位。
現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8個省部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3個省部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有中國糧食博物館預博館;是國家糧食行業鄭州培訓基地和國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8.55億元,10萬元以上儀器設備1145臺(套);學校圖書館館藏資源豐富,擁有紙質圖書286萬冊,電子圖書110.5萬冊,中外文數據庫共43個,自建糧油食品、超硬材料與磨料磨具2個專題特色數據庫;《河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學校檔案館是河南省檔案工作規范化管理認證特級檔案館。先進、齊全的教學科研設施,優雅宜人的校園環境,為教學、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務提供了堅實的條件基礎。
新的歷史時期,學校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省委“十大戰略”和“雙一流”創建目標,全面實施“12357新時代筑峰工程”和內涵發展“八大戰略”,向著有特色一流工業大學的目標勇毅前行。